龙珠山寺简介

    龙珠山寺,龙珠山位于今常州市罗溪镇汤庄桥偏北约三华里处。山上有寺,寺以山名,称龙珠山寺。山为古墩,寺为古寺,历来有名胜古迹之称。

龙珠山寺

    龙珠山寺始建于唐代,原为道教庙堂。唐代因道教始祖老子是皇帝李姓祖宗,便在各地兴建道教寺院,龙珠山上始建祖师庙。至明代初年,改建为东岳庙。清雍乾年间重修,乾隆帝下江南,循大运河、德胜河由王下村至此,特御书匾额“敕建龙珠山”,并赐田百余亩。鼎盛时期,有殿宇九十九间半,层楼叠阁,回廓延袤,天井内古木参天。

龙珠山寺

历史发展

    唐代,龙珠山上始建祖师庙(东岳庙前身)一座,俗称龙珠山寺。到明太祖朱元璋时,他想维持封建皇朝传之万世,便同军师刘伯温乔装巡行天下,寻找所谓“龙地”、“吉穴”,一一挖断“龙脉”。至奔牛东岳庙处见其地形宛如灵龟:四面环水,中若龟背,旁支四出,浑如四足,前伸一堤,堤端两戽水墩,似龟圆睁双目,伸颈爬行。即掘断其坝,并建东岳庙于龟背以镇之。继而听到龙珠山有“龙”字,又同至龙珠山察看风水,见已建庙镇住,才放心离去。龙珠山寺全盛时,有殿宇九十九间半,天井内银杏古木参天,大到需五人合抱。
    清雍正、乾隆及道光年间,龙珠山东岳庙几番重修。乾隆皇帝下江南,曾循大运河、德胜河由王下村至此,有御书匾额:“敕建龙珠山”,并免一方赋税,赐田百余亩移作香火之资。
    清咸丰年间,太平军曾驻军山上,清军攻占时,战火焚毁庙宇。
1958年,黄炎培来奔牛视察,至奔牛东北五里之东岳庙,并谈及龙珠山,谓与奔牛能仁寺(铁佛寺)同属茅山宗派。
    解放后,龙珠山寺改建为龙珠山小学,后小学撤并停办,转让龙珠山村委管辖。1994年由龙珠山村委申报,市宗教管理部门批准,复建龙珠山寺,作为宗教活动及供人游览场所,寺庙主持释子,内设佛教和道教两部分。
    1996年7月经政府批准,复建龙珠山寺,作为佛教活动场所。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三圣殿、千佛殿、东岳殿、白龙殿、放生池、斋堂、寮房等,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,占地22亩。大雄宝殿匾额由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常州天宁寺方丈松纯大和尚题书。乾隆御赐匾额“敕建龙珠山”,现仍保存在寺内。
    2001年7月,龙珠山寺由罗溪镇人民政府实行属地管理。有大雄宝殿、千佛殿、天王殿、三圣殿、放生池等建筑及道、僧众宿舍楼。参加宗教活动和来游览的人数,每年均在万人以上。乾隆朝御赐匾额“敕建龙珠山”,现仍保存在寺内。

龙珠山寺

    寺务由智华法师主持,常住僧人8名。

首页
法会
告示
联系